1936年春节刚过,在我的家乡双池镇,耳闻炮声隆隆从关上方向传来。红军突破了黄河天险,攻破辛关阎军据点,将沿河碉堡一扫而光。阎军节节败退,退到关上,想在此利用有利地形,进行抵抗,可是红军趁胜猛追,阎军闻风丧胆不堪一击,败退下来。阎军从大麦郊顺河往南逃窜,炮兵、步兵混杂不堪,争先恐后,只顾各自逃命,真是“惶人如丧家之犬,急人似漏网之鱼”。红军尾追其后接踵而来。
红军到达大麦郊后。兵分两路,一路上山向孝义县的五区进发,路顺河南下,住在双池镇及附近村庄。这时中央领导及毛主席住在大麦郊,在大麦郊召开了会议。参加会议的有毛主席、彭德怀、徐海东、杨尚昆等人。红十五军团地方工作委员会住在双池镇,机关扎在永发源银号的大院内,由马佩勋负责。当时侯德长是双池镇的小学教员,红军到达后,他首先报名参军了。接着侯德长派他哥张德礼(侯德长的父亲姓张入赘侯门,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姓张,张二个孩子姓侯)带上马佩勋的亲笔信,来我家找我,我没有告诉家里的任何人,便跟上张德礼连夜到了双池,也报名参军了。马佩勋同志根据侯德长的介绍,马上确定我任地方工作委员会的秘书。我们地方工作委员会的任务是:打土豪、分田地、发动群众、组织群众、建立新政权,发展武装力量,宣传党的政策。在当时的情况下,工作起来困难是很大的,因群众受阎锡山的反动言传,群众对红军不了解,心有余悸,豪绅、地主没有打倒,群众不敢起来。因此,我们首先决定从打民愤极大的“永兴当铺”开始,为了群众周知,很快写了一张布告,张贴在永兴当铺的门口,让群众无条件地来领取所当物品,掌柜张贵成见此状,怕将来不好给东家交差,当晚自缢而死。接着我们又打开了高利盘剥的官盐店,让群众来领取食盐,每人二升,不收钱,再加上红军来后,不抓丁、不派夫,公买公卖,不打人、不骂人,态度和蔼,对百姓秋毫无犯。
阎锡山的反动宣传很快就被揭穿了。从此,群众不但不怕红军,而且主动接近红军。在宣传、发动群众的基础上,冯克武、马风歧、冯来保、孟来保、邓金保等五人担任队长,组织了5支游击队。不久,红军十五军团全部向北进发,地方上只留下我们和几支游击队,为了不受敌人袭击,我们撤离双池镇,住在山头、明志沟一带。3月初,马佩勋在明志沟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成立了党支部,我任支部书记,侯德长任组织委员,冯克武任宣传委员。后来冯克武搞了军事,刘子聪任宣传部长。
4月份,蒋介石派来了中央军10个师,加上阎锡山的10多个师,共有20多个师的兵力,还有地方上的防共保卫团。而我方中央红军连后勤机关人员,一共只有25000人,加上陕北刘志丹、谢子长的地方红军,超不过3万人,敌我力量悬殊很大。当时我们的口号是:“中国人不打中国人,联合起来打日本”。因此,中央回师陕北,在回师前,首先将四处的游击队、工作组全部调回,编了一个游击支队,共600余人,加上水头、石口一带发展的武装一共有1000余人,冯克武任文队队长:机关干部和工作组的干部共七、八十人,编了一个干部连,由马佩勋直接领导。在回师途中,敌人调动大军,沿途围剿截击,在孝义县的仲家山和敌人打了一仗,随后,大队西行。
到了罗成堡垣上,遭到了敌人的飞机轰炸。现场血肉横飞,目不忍睹。国民党对日忍辱求和,而对抗日大军尾追阻截,真是亲痛敌快,义愤填膺。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,我们终于到达了陕北。
(作者曾用名赵家声,山西省交口县双池镇西逻村人.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曾任汾孝中心县委书记,离石县委书记,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河南省供销社副主任等职。)
责任编辑:杨双平 高建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