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城县红色革命旧址——公议社驻地旧址
发布时间:2021/10/14 阅读:23892
交城县红色革命旧址——公议社驻地旧址
![]() 公议社驻地旧址,位于天宁镇交城县食品公司址(原北城外狐侯祠)。1915年春,双二孟和侯正熙、刘年娃、武圪庄以及张家口市来交城的皮匠师傅秘密联合,为提高毛皮工人工资,改善工人生活条件,组织起二百多名工人进行“晾案”(罢工)。“晾案”队伍在“四合源”皮坊南院集中起来,工人们手举钺斧(木裁尺绑上裁刀)游行,走上街头,高呼“强烈要求提高工资”“不提高工资决不上工”“改善工人吃饭条件”等口号,冲入交城县商会(驻火神庙西偏院),向商会会长何宝珍(正兴义钱铺经理)等提出义正辞严的要求。一开始,商会置之不理,后以恫吓、训斥、劝导返柜劳动推宕。双方坚持到天黑,愤怒的工人们一涌而上,砸毁窗上的玻璃,并欲揍打何宝珍。何吓得面如土色,乘机逃适。组织起来的毛皮工人初露锋芒,这是有史以来交城工人的第一次罢工斗争,也是中华民国初创的年代,在一个小县城出现的如此有组织、有领导的工人罢工运动。它标志着工人团结斗争的力量,也反映着工人们的阶级觉悟。
四月,交城毛皮工人於县城北门外狐侯祠成立了自己的组织——“公议社”,推选双二孟、侯正熙等五人为主事人,这是交城县最早的工人组织。报名参加的工人由开始时的二三百人,很快发展到一千余人。
在毛皮工人有组织、有领导的罢工斗争面前,皮坊掌柜、东家们虽惊恐万状,但仍不甘心失败,串通商会,勾结阎锡山交城县政府官员,派警察将双二孟扣押,妄图以此镇压工人运动。但事与愿违,县政府、商会及皮坊资本家的倒行逆施,更激起了广大工人的愤怒,发动了声势更为浩大的示威游行,向反动的阎锡山县政府提出强烈抗议,要求立即释放双二孟:答应工人提出的合理要求,增加工资,改善生活条件。县政府官员和商会头目深恐事态扩大,引起更大的风波,遂释放了双二孟。承认“公议社”是毛皮工人的合法组织,商会和公议社派代表共同议定工人的工资和生活条件。这样,游行队伍解散,工人回家。
公议社推选出的代表为侯正熙、刘年娃、武圪庄三人,商会方面则有副会长、皮行行头、皮坊代表等四人。双方谈判四次,均未取得一致意见,都是不欢而散。经过个把月的僵持,商会无奈,遂请出下关街长王廷宾(清末秀才、山西省议员)调处,决定工人每日工资由一百二十文制钱(银元一角二分)提高到二百文制钱(银元二角);每月逢初一、十五集日,午饭给工人每人吃半斤白面,如不够干米饭补足,主(皮坊)客(工人)得自由聘用。斗争的胜利,工人提高了认识,懂得了“公议社”组织的力量。公议社威信日益增高,至1919年,参加公议社的毛皮工人已达三千多人(时,交城有皮坊120余家,工人达六七千人)。
此后,每岁新春二月,皮坊开工前,商会就需与公议社议定当年皮匠师傅的工资,双方签字,张榜公布,付诸实施。如有违反,造成后果由铺号负责。明确约法,非经公议社同意,铺号不得任意解雇工人。各皮坊案头由工人师傅自己选出,一般皮坊都有二三个案头。如遇重大问题,以“鸡毛信”通知各案头在公议社集合研究,决定后,统一执行。铺号不得巧立名目,敲诈勒索工人。如过去皮坊美其名曰“试验工匠手艺技术”,初春开工时让大师傅每人免工钱做两件皮大褂,到秋季收工前还要大家无代价干几天活答谢东家,这些陈规陋习一律革除。一次永庆和皮坊不执行规定,造成“晾案”(罢工)事件,案头们在东莱园(饭铺)吃饭,工人们不上工。工人家中无米吃,有义生玉粮店白旦娃掌柜底垫付给。待公议社和商会解决后,铺号不但给工人补发了工资,还得开销工人们在饭店的饭费。公议社确实保障了工人权益,全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皮匠师傅参加了公议社。
随着形势的发展,入社也订立了新规定,除本人申请,还须有两位师傅介绍,先缴纳入会费一元(最初为一百文制钱),作为公议社办公费用。为活跃工人的文化生活(唱戏),每年由皮行和工人们各唱一次好戏。春季由皮行在南关祖师庙唱戏三天,秋后完工时由公议社在西狐神庙唱戏四日,皮匠们每人捐款一元。此间全县二百多案头和公议社领导成员还会餐一次,工人们欢欢喜喜会聚一堂,热热闹闹痛饮几盅。后来,由于人多浪费等问题,改为皮坊给每名工人白面半斤、猪肉二两,以改善生活。
1920年夏,铺号为了牟取暴利,干方百计延长工人劳动时间,为此全县皮匠又晾案两日。当时正值外商纷纷来交订货,商会会长夏廷栋怕影响声誉,加以他家也有皮坊、皮店,损失较大,不得已给皮匠师傅们又增加了些工资(日工资由三角增至五角),双方矛盾才得以缓和。
公议社成立四年,工匠日工资增为五角(原一角二分),记件工可赚到一元,比公议社成立前增加三倍多。但由于在晾案中,对裁案上的和其他工种工人考虑多,增资幅度也较高,忽视了铲皮工人利益。1923年春,以刘年娃为首的铲皮工人三百多名另组织“公议所”于西门外龙王庙,人称“第二公议社”。代表铲皮师傅们的利益,但总的情况还和公议社研究。
1930年,发生“蒋阎冯大战”,通货膨胀,晋钞贬值,山西省银行发行新币兑收旧币(每20元晋钞折合银洋1元,人们咒其为“二讨债”)。一夜之间“五隆号”(隆和裕、隆盛昌、隆盛裕三大皮坊,隆盛皮店、隆盛元钱铺)倒闭,拖垮不少商号,皮业由盛到衰,一蹶不振。
1931年,九一八事变后,日军侵华,货币贬值,交通梗阻,商业萧条,皮坊相继歇业,毛皮工人日益减少。1934年,商会会长夏廷栋利用自身铺号,钱铺、货行、皮坊都有的优越条件,操纵毛皮业,收买工人另组织起“工人自强会”,取代了“公议社”一切权益。至此,公议社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。公议社20年的辉煌历史,给交城县工人运动史上谱写下光辉的一页。
(来源:中共交城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)
责任编辑:杨双平 张轩浩 |
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人民网 新华网 中新网 国际日报 法制日报 澎湃新闻网 光明网 正义网 新浪网 腾讯网 凤凰网 搜狐网 百度 沃土网 网络导报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山西交通运输厅 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 贵州省交警总队网 山西公安交警网 法治网 中青在线 贵州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网易山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