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暴热模式”开启 | 预防热射病 为训练安全保驾护航
发布时间:2023/7/11 阅读:37622
本网讯:(周宇)正值盛夏三伏天,针对当前驻地气温持续攀升,加之近期比武集训的开展,队员们体、技能训练量日益加重,极其容易引发热射病和训练伤的实际。近日,阿勒泰地区森林消防支队富蕴大队结合暑期百日安全竞赛活动,前移安全预防关口,紧扣热射病“防”与“治”这两个关键点,持续做好队伍热射病预防工作。
专题教育,筑牢安全防线。“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,即重症中暑,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,产热大于散热,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,超过40℃,伴有皮肤灼热、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,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,一旦发生,死亡率极高。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,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。” 入夏以来,大队结合当前训练特点规律,按照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的原则,深入开展热射病防治和训练伤预防专题授课,将热射病防治相关知识融进日常教育,细致讲解热射病的发病原因、预防方法以及如何在训练计划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。同时,为让队员进一步了解掌握热射病急救措施,大队还采取现场演示的方法为大家讲解热射病现场处理重点,坚持落细落实安全措施,做好热射病预防,确保队员的训练安全。 科学组训,加强适应能力。“热射病”固然可怕,但并不意味着酷暑天气下不能训练。为使训练更科学、更合理,大队将重点放在提高队员对环境的适应性上,及时关注气温变化,科学制定训练计划,合理安排长跑、负重跑等有氧耐力型课目。同时,把热习服训练作为提高队员耐热能力的有效途径。在热习服训练中,大队及时关注驻地温度、湿度、风力变化等环境因素,合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组织队员进行耐力、力量等内容训练,在热刺激的反复作用下,使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,出现一系列生理、心理、行为、形态方面的适应性反应,使紧张的生理功能得到改善,有效提升队员的训练水平和耐热能力,提升队员在高温高湿无风情况下的自我适应能力。 精细保障,做好防暑降温。炎炎夏日,防暑降温不可忽视,卫生员每天深入训练现场进行伴随式保障,根据天气情况和训练进程,密切关注参训队员身心状态,并结合训练强度和节奏提出专业建议,同时携带足量风油精、藿香正气水、仁丹、口服补液盐等多种常用口服药品。同时,中队利用低温箱备足冰块、冰水等物品,做好随时准备诊治可能出现的中暑情况。 下步,大队将持续抓好热射病防治工作,积极克服高温等不利因素,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,提高队员高温环境下训练耐受力,为下步更好的开展工作和训练奠定坚实基础。 责编:李鹏 景虎子 |
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人民网 新华网 中新网 国际日报 法制日报 澎湃新闻网 光明网 正义网 新浪网 腾讯网 凤凰网 搜狐网 百度 沃土网 网络导报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山西交通运输厅 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 贵州省交警总队网 山西公安交警网 法治网 中青在线 贵州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网易山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