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临汾霍州市: 治普医院涉嫌伪造诊断证明、违规操作 医保黑洞背后的医疗乱象
发布时间:2025/8/28 阅读:34313
近日,接到当事人孙晓鹏的实名反映,称其在霍州市治普医院的诊疗过程中遭遇严重违规操作,涉及身份登记错误、诊断证明造假等问题,导致其无法享受医保报销,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。对此展开深入调查,揭开这起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医疗乱象。 2025年4月3日,孙晓鹏在天平沙场工作期间,因路面湿滑导致汽车侧翻,造成左胳膊骨折。随后,他被紧急送往霍州市治普医院接受治疗。然而,医院在登记时并未使用其本人身份证信息,而是以他人身份录入系统。这一操作直接导致孙晓鹏在后续申请医保报销时遭遇阻碍,被迫自行承担高昂医疗费用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中,将“左胳膊骨折”错误标注为“右胳膊”,且将治疗日期从4月3日篡改为5月11日,种种矛盾之处引发当事人对医院诊疗真实性及合规性的强烈质疑。
根据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》,医疗机构必须核验参保人员身份信息,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。治普医院未以患者本人身份证登记的行为,不仅涉嫌违反医保管理规定,更可能隐藏“冒名就医”“虚构诊疗”等骗保风险,严重威胁医保基金安全。
诊断证明是医疗行为的核心凭证,其真实性直接关系患者权益及司法公正。治普医院将伤情部位写反、篡改治疗日期的行为,已超出普通失误范畴,涉嫌伪造医疗文书。此类造假不仅误导保险理赔、工伤鉴定等流程,更可能干扰医疗纠纷的司法裁决,破坏医疗公信力。 当事人质疑,医院是否存在通过身份冒用规避监管、虚构诊疗套取医保资金的行为?诊断证明的故意错误,是否为了掩盖治疗延误或医疗失误?这些疑点指向医院内部可能存在的管理混乱甚至利益链条,亟待彻查。 孙晓鹏的遭遇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多地曝出医疗机构通过伪造病历、串换诊疗项目等手段骗取医保资金的案件,如芜湖仁济医院变造医疗文书案、铜陵昌盛大药房违规使用基金案等,均被依法严惩。治普医院的违规行为若属实,不仅直接侵害患者经济利益,更暴露出部分地区医疗监管的薄弱环节,加剧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危机。 霍州市卫健部门、医保局应联合成立调查组,对治普医院的诊疗记录、医保结算数据、身份登记系统进行全面核查,彻查是否存在骗保、伪造文书等违法行为。 若查证属实,需依法对涉事医院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,追回违规资金,并追究其法律责任,形成有效震慑。 加大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力度,完善医保结算与身份核验系统,杜绝“冒名就医”“虚假诊疗”等乱象滋生。 鼓励患者及社会公众对医疗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,保障合法权益。 医疗行业关乎生命健康与社会公平,任何造假与违规行为都绝不能容忍。我们将持续关注此事进展,期待调查结果能还患者以公正,还医疗以清明。
来源:网络 |
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人民网 新华网 中新网 国际日报 法制日报 澎湃新闻网 光明网 正义网 新浪网 腾讯网 凤凰网 搜狐网 百度 沃土网 网络导报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山西交通运输厅 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 贵州省交警总队网 山西公安交警网 法治网 中青在线 贵州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网易山西 |